Logo(小)

行业动态
网站首页>>行业动态

3D打印技术支撑大国重器“顶天”

发布时间:2023-04-07 17:36:14

 

​完成10米重型运载火箭连接环的增材复合制造,解决大型火箭发展结构制造难题;攻克微型涡喷、涡轴发动机零件高效集成的创新设计及增材制造技术,零件数量减少94%、研发周期缩短85%……

 

 

近日在京举办的中国航天增材制造技术高峰论坛上,来自增材制造(3D打印)领域的多名院士专家分享了最新科研进展及成果,为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智慧和力量。

 

 

3D打印是制造业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实现了制造从等材、减材到增材的重大转变,改变了传统制造的理念和模式,具有重大价值。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主任卢秉恒表示,3D打印技术近年来迅猛发展,主要聚焦在陶瓷材料、高性能材料、多材料及梯度结构、金属基复合材料等方向。

 

 

“GE燃油喷嘴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大规模量产的3D打印零件,年产量达到3至4万件,在成本、周期、轻量化等方面正在产生显著效益。”卢秉恒认为,3D打印可带来产品装备的颠覆式变革。

 

 

论坛上,卢秉恒介绍了他所在的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的新成果,包括完成了10米重型运载火箭连接环的增材复合制造,解决了大型火箭发展结构制造难题;攻克了微型涡喷、涡轴发动机零件高效集成的创新设计及增材制造技术,零件数量减少94%、研发周期缩短85%。

 

 

3D打印金属技术“是否可以投入应用、是否可以服务其他领域、产业化如何”这三个问题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近年来持续攻关的重点。他带领团队在国际上率先突破钛合金、超高强钢等大型关键构件增材制造“从工艺到装备、从材料到应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并在大飞机、运载火箭等重大装备研制和批产中发挥关键作用。

 

 

“未来装备的发展趋势是高性能、高可靠、长寿命、大型、极端服役、低成本。”王华明认为,突破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技术对整个制造业带来的影响是颠覆性的。未来应加强学术、科研院所与产业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

 

 

不仅支撑大国重器“顶天”,3D打印也正在“立地”走近百姓生活。

 

 

论坛期间,会场外一个特殊的影棚引起了大家的围观。在这个占地约5平方米的影棚内,68台单反相机同时对准影棚的中心点。被拍摄者只需站在中心点,摆出自己想要被定格的姿势,就能在一瞬间通过矩阵拍照系统对全身进行三维人像扫描,并实时反馈三维人像数据扫描效果。后期,利用这些三维人像数据,通过3D打印设备,就能“打印”出还原自己形象的专属立体塑像。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项技术现在已经能够做到半天时间内“打印”出塑像,并能提供金属、非金属3D打印设备,3D扫描设备、材料、加工服务等整体解决方案。未来,这项技术有望延伸到更多领域。

 

 

据悉,此次论坛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指导、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主办,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支持,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一五九厂、航天增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办。论坛为院士、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搭建了多元化的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将共同推动我国增材制造技术发展和应用。

 

 

来源:新华社/和讯网

 

CopyRight © 2020-2024  badouzhiz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南八斗智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2631号
  • 此站支持多端浏览此站支持多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