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德勤发布的《2019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预测》报告,全球3D打印市场正从塑料打印转向金属打印。塑料适合用于制作原型和某些最终零件,但3D打印机应以价值万亿美元的金属零件制造市场为目标。
据Wohlers Report 2020,从2019年地区增材制造设备装机量分布格局看,北美、亚太、欧洲为全球最主要市场,其中中国大陆装机量占比达10.8%,位于全球第二,略高于日本的9.3%,但大幅低于美国的34.4%。
我国增材制造行业相对欧美国家起步较晚,目前仍存在产业化不足,高端金属材料紧缺等短板,但近年来行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统计,2015-2017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超过30%,到2017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已超过100亿元,35家联盟重点企业总产值达32.4亿元,比2016年的23.09亿元增加近10亿元,同比增长40.3%,高于全球增速近20个百分点。
工信部等部门2017年印发的《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年销售收入预计超过200亿元,年增速在30%以上。
2019年,全球3D打印市场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三个地区。全球增材制造产业已基本形成了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主导,亚洲国家和地区后起追赶的发展态势。
3D打印行业内部的竞争主要分为技术之间的竞争和公司之间的竞争。行业发展初期,各项技术独立发展,市场也相对独立。随着技术的发展,应用面扩大,不同技术之间开始竞争。
当行业整合加剧,单一技术企业数量减少,技术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少数拥有多项技术的企业之间的竞争。
目前3D打印行业内部的竞争主要集中在设备厂商之间,这些设备厂商同时也提供3D打印的相关服务。
据WohlersReport2020,2019年度,从3D打印设备(包括金属和非金属)的市场份额来看,Stratasys、Markforged和3D Systems位居前三名,均为美国制造商。其中,Stratasys的市场份额同比2018年下降2.6pct,但仍达到16.6%,连续18年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2019年装机量3660台,较2018年3710台有所减少。
亚太区排名前三的制造商分别是中国大陆先临三维、韩国Carima和中国台湾的XYZprinting,市场份额分别为2%、1.9%、1.4%。另外,其他单位的占比从2018年的30.3%上升到34.3%,这表明有更多的公司进入到这个领域。

我国增材制造技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阶段就得到科技部863计划和973计划支持,总体科研和技术非常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其中金属高性能增材制造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国内在金属增材领域建树较多的有西安铂力特、江苏永年激光、湖南华曙高科;在科研单位方面,国内金属增材领域领航团队有华南理工大学杨永强教授团队(广州雷佳增材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华明院士团队(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
2019年,从企业数量上看,中国3D打印企业主要聚集在华东地区,占全国的42.4%。中南、华北、西南等地区也有优秀企业集聚,分别占23.8%、13.9%和8.4%。
华东地区的3D打印知名企业包括湖南华曙高科、杭州先临三维、上海光韵达等。从产业规模上看,华东地区也领先全国,占比37.2%,中南地区紧随其后,占比32.6%。


本文来源:行行查
(河南八斗智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http://www.badouzhizao.com 推荐!)